2013年11月9日 星期六

做口碑營銷最為忌諱的誤區有哪些?

誤區1:只要傳播就能獲得好口碑
 
  口碑營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人以為只要做了口碑營銷就能為自己的產品創造出良好的口碑,這實在是太大的誤區。口碑形成的最基礎要求是必須確保優秀的產品質量,劣質和低劣的產品一定不會有好的消費者體驗、當然良好口碑的形成也就無從談起。口碑營銷能做的,是藉助口碑營銷這種方式和手段來幫助優秀的產品加速好口碑的傳播和形成,而不是捏造口碑更不是為劣質產品撒謊吹噓。產品如果本身質量不過硬,那麼它的使用價值也就大打折扣,無論用戶怎麼用都不會有良好的口碑。那麼無論打出來的廣告有多麼醒目,無論造勢出來的宣傳會營造多大的影響,都是經不起考驗的。而網絡平台提供給消費者的低抱怨門檻,更可能加大加深產品的缺陷暴光,這樣前期所做的宣傳工作全部打水漂的同時,更可能是在花錢為自己製造負面。因此產品自身過硬的品質是形成好口碑的堅實基礎。
 
  誤區2:忽略負面口碑的存在
 
口碑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為企業帶來正面的建設力,也會由於負面口碑的自發傳播帶來極大的破壞力,更有數據統計負面口碑的傳播速度是正面口碑的十倍,因此負面口碑的處理絕不能放鬆。目前國內許多企業在面對危機時經常手足無措無所適從,或者是由於不知該如何把握其中的度而採取鴕鳥政策乾脆不聞不問。問題是壞影響不會自動消失、而你不去看不等於消費者也不會看。那麼是主動站出來打破沉寂?還是守株待兔,等待別人的主動談論?我們認為選擇後者的企業必定會被時代所淘汰,不但等不到兔子,還會在大樹下浪費美好的光陰。作為置身危機漩渦中的企業,必須考慮如何將自身利益、公眾利益和傳媒的公信力協調一致,並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恰當的渠道傳播給公眾真實而客觀的情況,以挽回企業品牌的良好口碑,將企業損失降至最低,甚至化被動為主動,就勢借勢,達到進一步宣傳和塑造企業口碑的目的。沸沸揚揚的“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後,是直面問題還是推卸責任?企業會怎麼做大家都看的到!誠懇面對問題的態度和大力度的補救措施都會讓大眾看到作為一家奶業巨頭應有的氣魄。於是我們看到許多聲音表示了對這些直面問題並及時解決的企業的肯定。這是應對負面口碑應有的態度。
 
誤區3:口碑營銷做的就是“病毒”,一觸即百發
 
隨著“王老吉被通緝事件”的顯山露水,在感受到網絡巨大威懾力的同時,更多企業意識到了網絡口碑營銷時代的到來。但太多廠家談及口碑營銷必要求“製造一個大事件”。殊不知口碑營銷其實是企業眾多營銷環節中的一環,把口碑營銷從營銷中剝離,僅僅依靠口碑營銷來建立企業品牌是不科學也是沒有效率的。很多時候,傳統營銷還是佔據著品牌宣傳的重要陣地的,做好傳統營銷,用口碑營銷去補充補全傳統營銷達不到的地方,才是正確的營銷技巧。還是王老吉。如果沒有“不上火”的涼茶借助傳統手段傳播到位的產品認知、如果沒有牽動人心的汶川地震並且王老吉又的確迅速的捐出了一個億、如果沒有企業之前在網絡論壇、貼吧、QQ群、博客等網絡營銷應用手段的長期應用……沒有這一切的基礎,單單就“王老吉被通緝事件”這一標題,都有可能給企業帶來極大的負面。王老吉的成功在於運用了整合營銷手段的同時、更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是“長期耕耘”+“把握機會”的產物。在這樣一個對話無門檻的時代,學著了解對話並參與對話正在成為企業的一門必修課。但這個過程,沒有終南捷徑,口碑營銷根本就是一種“化整為零的”、“散落在消費者周圍的”、“潛移默化的”傳播方式和影響過程。好了,寫到這裡,相信文章會給大家指出一條新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